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深刻指出,廣東有條件有能力把生態文明建設搞得更好。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全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科學謀劃、系統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在經濟總量長期領先和人口數量穩定增長的同時,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水平和改善幅度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這十年,廣東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高質量發展不斷走深走實。把生態保護放在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工作的優先位置,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全面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體系,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格局。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2021年3月,省委書記就生態環保工作召開會議71次、調研42次、作出批示86次;省長召開會議研究部署114次、調研督導27次、作出批示378次。
這十年,廣東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取得歷史性改善。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近五年真金白銀投入7500億元補上歷史欠賬,以超常規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發生巨大變化。水環境質量實現重大改善,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原有9個劣Ⅴ類國考斷面全部消劣,特別是茅洲河、練江由污染典型變為治污典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從2018年的不足20%提高到目前近50%。大氣環境質量連續七年全面達標,2021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4.3%,PM2.5平均濃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率先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和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率先構建大氣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區。在危廢處置和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截至目前,全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達957萬噸/年。珠三角9市全部納入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超過90%。
這十年,廣東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生態環境治理能力顯著增強。完成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動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壓實壓緊各地黨委、政府責任。構筑生態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十三五”以來制修訂90多件次生態環境地方法規。建立“三線一單”分區管控體系,探索實施生態補償機制。完善碳排放交易機制,截至2021年底,全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1.997億噸,居全國首位。
接下來,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系統推進生態建設與保護,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廣東樣板。
????????????????????????????????????????????